艾米丽猛地站起身,椅子“咣”地摔倒在地,咖啡厅里回荡着她的惊呼:“这不可能吧!”詹姆斯双手捂住脸,声音有些颤抖地说:“我完全没料到会这样!”这对美国夫妻坐在上海一家咖啡厅的窗边,瞪大眼睛盯着窗外。他们故意放在街边长椅上的一块价值百万的劳力士手表,此刻正上演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戏码。整整三个小时的观察,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。
01
2024年2月的一个雪夜,纽约第五大道上,寒风刺骨。
“救命!有人抢包!”艾米丽的尖叫划破夜空,引来路人侧目。
詹姆斯从餐厅冲出来,看到妻子蹲在地上,吓得瑟瑟发抖,脸色苍白。
她的名牌包不见了,里面装着护照、现金和价值四万美金的珠宝首饰。
“就在街角那瞬间,两个蒙面人冲过来抢走了包!”艾米丽抽泣着,声音断断续续。
“我完全没反应过来,包就没了。”
“你没事吧?有没有受伤?”詹姆斯焦急地检查妻子的情况。
“我没事,就是被推了一把,差点摔倒。”艾米丽的声音还在发抖。
这是他们环球旅行中的第四次被偷,打击让他们几乎崩溃。
更让人心寒的是,周围路人冷漠地看着,没人上前帮忙。
“我们报警吧。”詹姆斯咬牙提议。
“报警有用吗?”艾米丽绝望地摇头。
警察赶到,例行记录后,坦言:“这种案子在纽约太常见,找回的希望很小。”
十天后,警方通知他们,案件基本无望侦破。
“连自己的城市都不安全,我们还怎么继续旅行?”艾米丽沮丧地说。
詹姆斯却不想放弃他们的梦想。
作为西雅图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,他们计划用一年时间环游世界,体验不同文化。
这个计划筹备了四年,不能因为几次意外就半途而废。
“我们换个地方,继续旅行。”詹姆斯坚定地说。
于是,他们飞往了西班牙巴塞罗那,试图重新找回旅行的热情。
三个月前,在巴塞罗那圣家堂游览后,他们心情刚有些好转。
“先生,你的戒指真漂亮!”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主动搭话,笑容亲切。
“谢谢。”詹姆斯礼貌回应,没多想。
这枚戒指是他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品,意义非凡。
“我也有一枚类似的,想送给我儿子。”男子用流利的英语说,显得很有教养。
“你的戒指是在哪儿买的?”
“纽约买的。”詹姆斯随口回答,毫无防备。
“纽约的珠宝确实顶尖!”男子说着,从包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盒子。
“看看这个怎么样?我用这枚戒指换你的,再加5000欧元现金。”
盒子里是一枚镶满宝石的戒指,看起来比詹姆斯的更华丽。
“为什么要换?”艾米丽警觉地问,皱起眉头。
“因为我儿子喜欢你这种简约款。”男子笑得真诚。
“我的这枚更值钱,等于我吃亏了。”
詹姆斯看着那枚闪亮的戒指,有些心动,5000欧元能让他们多玩半个月。
“你确定吗?”詹姆斯犹豫地问。
“当然,我很诚心!”男子拍胸脯保证。
艾米丽总觉得不对劲,哪有这么好的事?
但詹姆斯被对方的热情和“优厚条件”说服了。
“好吧,我们试试。”詹姆斯点头同意。
交易在一家看似正规的珠宝店完成,店主还出示了证书。
“这是正品证书,绝对可靠。”店主信誓旦旦地说。
男子递上5000欧元现金,一切看似天衣无缝。
回到酒店,夫妻俩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
“我们找个地方鉴定一下。”艾米丽提议,语气不安。
第二天,他们去了巴塞罗那一家权威珠宝店。
“这是假的,镀金仿制品。”鉴定师毫不留情地说。
“顶多值50欧元。”
“什么?”詹姆斯震惊得说不出话。
“证书也是伪造的,印刷粗糙。”鉴定师补充道。
“我们的戒指值多少钱?”艾米丽急切地问。
“至少三万欧元,你们亏大了。”鉴定师同情地摇头。
夫妻俩如遭雷击,不仅丢了珍贵的纪念戒指,还被骗了5000欧元。
“我们太蠢了!”艾米丽懊恼地拍桌子。
“都怪我,没听你的直觉。”詹姆斯自责地低头。
报警后,警察表示这种骗局太常见,破案几乎无望。
“这些都是职业骗子,很难抓到。”警察无奈地说。
这次经历让他们的信任感跌到谷底。
更糟的遭遇发生在伦敦的一个夜晚。
地铁车厢里人不多,詹姆斯和艾米丽坐在角落讨论行程。
一个穿运动装的年轻人走过来,语气随意:“借个火。”
“我们不抽烟。”詹姆斯礼貌拒绝。
“那借个手机用下。”年轻人继续说,眼神有些不善。
“不好意思,不方便。”艾米丽警惕地回应。
年轻人的脸色瞬间变冷:“我说借手机!”
周围乘客瞥了一眼,低头继续玩手机,没人吭声。
“真不方便。”詹姆斯试图解释,声音有些紧张。
“那我自己拿!”年轻人一把抢走艾米丽的手机。
“还给我!”艾米丽大喊,试图追上去。
詹姆斯的胳膊被另一个同伙拦住:“别多管闲事!”
“有人抢劫!”詹姆斯冲着车厢喊。
乘客们假装没听见,继续低头玩手机。
“再喊就不是手机的事了!”年轻人威胁道,语气凶狠。
艾米丽吓得不敢出声,紧紧抓住詹姆斯的胳膊。
地铁到站,两个劫匪迅速逃离,消失在人群中。
“我们应该追上去!”詹姆斯气愤地说。
“太危险了,算了吧。”艾米丽拉住他,声音发抖。
报警后,警察的答复和之前如出一辙:“尽力,但别抱太大希望。”
“伦敦这种事太常见,警察忙不过来。”酒店前台无奈地说。
“我们每天都接到类似的投诉。”
“没人管吗?”詹姆斯愤怒地问。
“我们只是酒店,管不了街上的事。”前台耸肩。
这些经历让他们对陌生人彻底失去信任。
在柏林,他们的相机被偷;在巴黎,他们买了假画;在罗马,他们遇到假警察。
每一次挫折都让他们更加防备,旅行变成了一场防盗防骗的战斗。
“我们活得像惊弓之鸟。”詹姆斯苦笑。
“但不这样,我们还能怎么办?”艾米丽叹气。
他们开始研究防骗技巧,包包拉链拉紧,手机从不离手,现金藏在衣服里。
“这样的旅行还有乐趣吗?”詹姆斯开始怀疑。
“我们的初衷是体验文化,可现在只剩防骗了。”艾米丽无奈地说。
“要不我们回家吧。”詹姆斯提议。
“不行,花了这么多钱,不能半途而废。”艾米丽坚持。
“那下一站去哪儿?”詹姆斯问。
“中国。”艾米丽语气坚定。
“中国?”詹姆斯惊讶地挑眉。
“对,我们计划里有中国,而且我听说那里的情况可能不一样。”艾米丽说。
朋友圈里关于中国的说法五花八门,让他们困惑。
“中国很安全,我去过三次,没出过问题。”朋友汤姆信誓旦旦。
“别信网上那些宣传,人口那么多,怎么可能安全?”同事杰克反驳。
“中国人素质参差不齐,小心被骗。”邻居玛丽警告。
“但我朋友去过上海,说很现代化,很安全。”同事丽莎说。
“我们到底该信谁?”艾米丽迷茫地问。
“只能亲眼去看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但如果真像杰克说的呢?”艾米丽担心。
“那我们就按最坏的情况准备。”詹姆斯语气坚定。
出发前,他们做足了功课。
“我查了很多关于中国的资料,有好有坏,很难判断。”艾米丽说。
“官方说中国很安全,但网上评价两极分化。”詹姆斯补充。
“我们要做好最坏打算。”艾米丽说。
他们买了隐形腰包,把贵重物品藏在衣服里。
还学了几句中文:“救命”“警察”“医院”。
“万一有危险,能求助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但如果没人帮呢?”艾米丽担忧。
“那我们自己想办法。”詹姆斯拍拍她的肩。
02
2024年10月20日,上海浦东机场,飞机平稳落地。
夫妻俩心情复杂,带着一路的戒备走下飞机。
“记住,包拉紧,手机握好,现金分开放。”艾米丽下飞机前再次提醒。
“放心,我都检查好了。”詹姆斯点头。
入境大厅的第一幕就让他们意外。
“欢迎来中国,祝你们旅途愉快!”入境官员用流利的英语说,脸上带着微笑。
“谢谢。”詹姆斯有些不适应这种热情。
在其他国家,入境检查通常冷冰冰,官员很少笑。
“第一次来中国吗?”官员问,语气友好。
“是的。”艾米丽小心回答。
“那你们会喜欢这里的,上海很美!”官员笑着说。
整个入境过程顺畅无比,没有任何刁难。
取行李时,行李大厅秩序井然,没人插队或推搡。
“这里的人真有礼貌。”艾米丽小声说。
“可能是机场管理严格。”詹姆斯分析。
一个工作人员走过来:“需要帮忙搬行李吗?”
“不用,谢谢。”艾米丽警觉地拒绝。
但他们的行李很重,搬起来费力。
“我帮你们吧。”工作人员主动把箱子搬到推车上。
“谢谢,多少钱?”詹姆斯掏出钱包准备给小费。
“不用钱,这是我的工作。”工作人员摆手。
“祝你们在中国玩得开心!”
詹姆斯和艾米丽对视一眼,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闻所未闻。
在纽约,机场搬行李至少要5美元小费。
“真的不用钱?”詹姆斯再确认。
“真的不用!”工作人员笑着走开。
出了机场,他们叫了一辆出租车。
司机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,笑容憨厚。
“第一次来上海?”司机用简单的英语问。
“是的。”詹姆斯谨慎回答。
“那你们来对地方了!”司机热情地说。
“上海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,外国人来这儿都觉得方便。”
“谢谢。”艾米丽礼貌回应,心里仍提防着。
一路上,司机指着窗外介绍:“那是黄浦江,晚上的夜景特别美!”
“那是东方明珠塔,上海的地标,晚上亮灯可好看了!”
“有啥想去的地方,我可以给你们推荐!”司机笑呵呵地说。
艾米丽悄悄握紧包,担心这是推销套路。
在其他城市,出租车司机常推荐高价景点或餐厅拿回扣。
“我们订好酒店了。”詹姆斯冷淡地说。
“好的好的,没问题!”司机没再推销,专心开车。
车费显示89元,司机找零时没提小费。
“在纽约,司机肯定会暗示要小费。”艾米丽小声说。
“这车费比纽约便宜太多了。”詹姆斯惊讶。
司机还主动帮他们把行李搬到酒店门口。
“谢谢,这是小费。”詹姆斯递上一张100元的钞票。
“不用不用!”司机连忙摆手。
“我们这儿不收小费,这是工作。”
“为什么不收?”詹姆斯不解。
“这是应该做的,留着钱买点纪念品吧!”司机笑着走开。
酒店入住时,前台服务又让他们惊讶。
“欢迎入住!这是房卡,这是酒店设施介绍。”工作人员用流利的英语说。
“有任何需要,随时联系我们,24小时服务。”工作人员微笑着递上地图。
“你们第一次来中国吗?”工作人员问。
“是的。”艾米丽回答。
“那我给你们推荐几个上海的景点!”工作人员在地图上标注。
“这些地方都很好玩,特别安全。”
“安全?真的吗?”艾米丽试探地问。
“当然,上海治安很好,这些都是正规景点。”工作人员自信地说。
“那购物呢?不会有假货吧?”詹姆斯问。
“南京路步行街最有名,东西齐全,价格透明。”工作人员介绍。
“正规商场都有发票,有问题可以退货。”
“发票是什么?”詹姆斯好奇。
“购物凭证,保护消费者权益。”工作人员解释。
这些信息让夫妻俩感到新奇又陌生。
回到房间,他们开始总结第一天的感受。
“感觉还不错,挺出乎意料的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别急着下结论,才刚到一天。”艾米丽仍保持警惕。
“明天出去逛逛,看看真实情况。”詹姆斯提议。
“行,但要小心点。”艾米丽叮嘱。
第二天,他们来到南京路步行街,上海最热闹的商业区。
刚出酒店,詹姆斯发现鞋带松了:“我系下鞋带。”
一个路过的老爷爷停下来,用蹩脚的英语说:“小心点,这儿人多,我帮你看着包。”
艾米丽瞬间紧张,这套路太熟悉了,通常是分散注意力的前奏。
“不用,谢谢!”艾米丽冷冷拒绝。
“没事儿,我站这儿看着。”老爷爷笑着说。
詹姆斯系好鞋带,老爷爷挥挥手:“好了,你们慢走!”
“就这样?”詹姆斯愣住。
“他啥也没干?”艾米丽也困惑。
“可能真是好心帮忙。”詹姆斯猜测。
南京路上人潮涌动,但秩序井然。
“在纽约时代广场,人这么多,早就出事了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这里的人看起来都很正常。”艾米丽观察着。
一个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,手机随意放在车上。
“她不怕手机被偷?”艾米丽惊讶。
“可能这里真安全。”詹姆斯说。
进了一家商店,顾客把手机随便放柜台上,专心挑商品。
“这在别的地方绝对不可能。”艾米丽摇头。
“可能小偷少,或者监控多。”詹姆斯指着天花板的摄像头。
店员走过来:“需要帮忙吗?”
“随便看看。”艾米丽说。
“好的,有需要随时叫我。”店员礼貌退下。
结账时,店员主动开具发票:“这是发票,请收好。”
“我们没要求开发票啊。”詹姆斯疑惑。
“这是规定,所有商品都要开。”店员解释。
“有问题可以凭发票退货,保护你们权益。”
午餐时,邻桌一个女孩去洗手间,名牌包留在座位上。
“她不怕包被偷?”艾米丽震惊。
“可能她习惯了。”詹姆斯说。
女孩回来,包还在原处。
“这在纽约绝对不可能。”艾米丽感叹。
下午,他们去了外滩,人更多,但秩序依然很好。
一个游客掉落钱包,路人捡起追上去归还。
“他没私吞?”詹姆斯惊讶。
“看起来没有。”艾米丽说。
“这里的人素质真高。”詹姆斯感叹。
“别急着下结论。”艾米丽仍不放心。
03
第三天,他们决定去更复杂的人民广场测试。
“那里人多,环境乱,能看出真实情况。”艾米丽说。
人民广场果然热闹非凡,各种年龄职业的人都有。
“这里肯定更危险。”艾米丽皱眉。
“小心点,咱们观察观察。”詹姆斯说。
一上午过去,竟没有任何问题。
“这太奇怪了。”艾米丽困惑。
“可能我们方法不对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怎么不对?”艾米丽问。
“我们只是被动看,没主动试。”詹姆斯解释。
“你想怎么试?”艾米丽好奇。
“故意丢点东西,看看会怎样。”詹姆斯提议。
“丢什么?钱包?”艾米丽问。
“太冒险了,丢了怎么办?”詹姆斯摇头。
“那用啥?”艾米丽问。
“你的劳力士手表!”艾米丽指着詹姆斯手腕。
“你疯了?那表值100万人民币!”詹姆斯瞪大眼睛。
“这是唯一能测试真相的方法。”艾米丽语气坚定。
“如果丢了,证明我们是对的;如果没丢,说明这里真不一样。”
“你确定要这样?”詹姆斯犹豫。
“必须知道真相。”艾米丽点头。
他们开始制定详细计划。
“要选个人最多的地方,人民广场的长椅最合适。”艾米丽在地图上标记。
“那里每天人流量超十万,形形色色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而且离派出所不远,有问题能及时处理。”艾米丽补充。
他们选了对面一家咖啡厅作为观察点,窗边能清楚看到长椅。
“观察三个小时,下午2点到5点,人最多。”艾米丽说。
“如果表真丢了怎么办?”詹姆斯担心。
“立刻报警,说是意外丢的。”艾米丽说。
“如果警察不信呢?”詹姆斯问。
“那就说是社会实验,美国某大学的项目。”艾米丽胸有成竹。
他们准备了相机、记录本,记录时间、人物特征和行为。
“还要记天气,可能会影响行为。”詹姆斯补充。
“有道理,下雨天人可能更匆忙。”艾米丽点头。
10月22日下午1点30分,他们来到人民广场。
“人真多,这样的测试才有意义。”艾米丽说。
他们先到咖啡厅,点了两杯咖啡,选了靠窗座位。
“我们可能会坐很久。”艾米丽对服务员说。
“没问题,坐多久都可以!”服务员笑着回应。
“这服务也太好了。”詹姆斯小声说。
下午2点,测试正式开始。
詹姆斯假装接电话,坐在长椅上:“喂,我在人民广场,啥?你再说一遍!”
他故意大声说话,吸引路人注意。
起身时,他假装匆忙,让手表滑落长椅,闪闪发光。
“我马上过去!”詹姆斯喊着,快步离开。
回到咖啡厅,他喘着气说:“成了!”
“现在开始计时,2点03分。”艾米丽在记录本上写。
第一个路人是个推婴儿车的年轻妈妈,她停下几秒,注意到手表。
“她发现了!”詹姆斯紧张地说。
妈妈四处张望,像在找失主,然后掏出手机拍照。
“她在干嘛?”艾米丽握紧拳头。
“可能发朋友圈找失主。”詹姆斯猜测。
妈妈拍完照推车离开,没碰手表。
“她没拿!”詹姆斯惊讶。
“可能不知道表值多少钱。”艾米丽分析。
十分钟后,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子走来,停下仔细看手表。
“这次肯定被拿走。”詹姆斯说。
男子弯腰观察,但没伸手。
“他为什么不拿?”艾米丽不解。
“可能怕麻烦。”詹姆斯猜测。
男子看了一会儿,径直走开。
又十分钟,一个背书包的学生发现手表,显得很兴奋。
“学生肯定会拿!”詹姆斯断言。
学生走近,仔细看,掏出手机拍照后离开。
“又拍照?没人拿!”艾米丽困惑。
一小时过去,十几人注意到手表,无人拿走。
“这太不正常了!”詹姆斯感叹。
“在其他城市,这表早没了。”艾米丽说。
下午3点15分,一个穿环卫工制服的中年男子走近长椅。
“他收入不高,肯定会动心。”詹姆斯说。
环卫工发现手表,停下观察,四处张望。
“他在找失主?”艾米丽惊讶。
然后,环卫工做了一个让他们十分震惊的举动……
他弯腰捡起手表,走向不远处的派出所。
“他要把表交给警察!”詹姆斯震惊地说。
“我的天,这怎么可能!”艾米丽站起身,椅子摔倒在地。
04
詹姆斯和艾米丽在咖啡厅里对视一眼,心跳加速,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。
“他真的要把表交给警察?”詹姆斯的声音里带着不可思议的颤抖。
“这不可能吧!在其他地方,这表早就被顺走了!”艾米丽紧盯着窗外,手里的笔停在记录本上。
她迅速写下:“3点17分,环卫工,50多岁,捡起手表,走向派出所。”
“我们要不要跟上去?”詹姆斯问,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。
“先等等,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。”艾米丽咬着嘴唇,眼睛一刻不离窗外。
就在这时,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人突然从人群中冲了出来,直奔环卫工。
“他在干什么?”詹姆斯皱眉,身体不自觉地前倾。
年轻人拦住环卫工,指着手表说了几句话,表情急切,手势夸张。
“不好!他可能是想抢表!”艾米丽低声惊呼,手已经抓住了手机,准备报警。
环卫工却不为所动,摇了摇头,继续朝派出所走去。
年轻人似乎不甘心,跟在后面继续说些什么,声音越来越大。
咖啡厅里的服务员注意到他们的紧张,走了过来:“需要帮忙吗?你们看起来很着急。”
“没事,我们在观察点东西。”詹姆斯敷衍地回答,眼睛仍盯着窗外。
“哦,那边有派出所,很安全的,有什么问题可以找警察。”服务员笑着说。
艾米丽没心思回应,只是点头,脑子里全是那个年轻人和手表的画面。
就在这时,剧情急转直下。
年轻人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,递给环卫工,语气似乎变得诚恳。
环卫工停下脚步,低头看了看名片,又抬头打量年轻人。
“他在干嘛?想贿赂?”詹姆斯的声音里充满了疑惑。
“不对,看起来不像。”艾米丽眯起眼睛,试图看清细节。
环卫工接过名片,点了点头,然后指了指派出所的方向,继续往前走。
年轻人没有再追,而是站在原地,掏出手机开始打电话。
“这是怎么回事?”詹姆斯彻底懵了。
“我们得去派出所看看!”艾米丽果断地说,收拾好记录本和相机。
他们迅速离开咖啡厅,穿过拥挤的人群,来到派出所门口。
派出所里,环卫工正在和一名警察交谈,手里拿着那块劳力士手表。
詹姆斯和艾米丽站在门口,屏住呼吸,竖起耳朵听。
“这块表我是在人民广场的长椅上捡到的,估计是有人不小心丢的。”环卫工的声音朴实而坚定。
“这么贵重的东西,我觉得还是交给你们处理比较好。”
警察接过手表,仔细检查后,点了点头:“谢谢你,辛苦了,我们会登记失物信息,尽快找到失主。”
环卫工摆摆手,笑了笑:“这是应该的,我得回去工作了。”
他转身离开,脸上没有一丝犹豫或贪婪。
詹姆斯和艾米丽站在门口,彻底愣住了。
“他真的……一点没动心?”詹姆斯喃喃自语。
“这表值100万人民币啊!”艾米丽的声音里满是震撼。
就在这时,那个时尚的年轻人走了进来,手里拿着手机和名片。
“警察同志,我是刚才那个跟大叔说话的人。”年轻人开口,语气急切但礼貌。
“我是本地一家媒体的记者,叫李明,看到大叔捡到手表,我想采访他。”
“采访?”警察有些意外,抬头看了他一眼。
“对,这件事太感人了!现在很多人对社会诚信有偏见,我想把这个故事报道出去。”李明激动地说。
“我刚才追上去,就是想问他愿不愿意接受采访,没想到他直接就来交表了!”
詹姆斯和艾米丽对视一眼,脑子里一片空白。
“这个年轻人……不是想抢表?”詹姆斯小声说。
“看来我们又误会了。”艾米丽苦笑,摇了摇头。
警察微笑着对李明说:“这位大叔确实值得表扬,你可以联系他,不过得尊重他的意愿。”
“没问题,我会去问问!”李明兴奋地点头,掏出笔记本记录。
詹姆斯终于忍不住,走上前:“警察同志,这块手表是我们的。”
警察转头看向他们,表情严肃:“是你们的?有证明吗?”
艾米丽连忙拿出手机,翻出购买记录和手表的照片:“这是我们买表的发票和序列号。”
警察核对后,点了点头:“没问题,手表可以还给你们。”
“不过,你们是怎么丢的?这么贵重的东西,得小心点。”警察提醒道。
詹姆斯犹豫了一下,决定坦白:“其实……我们是故意把手表放在长椅上的,想做个社会诚信测试。”
警察愣了一下,随即笑了:“你们这测试挺有意思,不过也挺冒险的。”
“确实冒险,但结果让我们很意外。”艾米丽诚恳地说。
“没想到会有人这么快就把表交到派出所。”
李明听到他们的对话,眼睛一亮:“等等,你们是外国人?专门做诚信测试?”
“是的,我们是美国人,环球旅行中遇到不少糟心事,所以想试试中国的社会环境。”詹姆斯解释。
“这太棒了!”李明激动地掏出录音笔,“我能采访你们吗?这故事绝对会火!”
艾米丽有些犹豫:“我们只是想了解真相,没想过要出名。”
“但这样的故事能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好!”李明恳切地说。
“你们的故事加上大叔的善举,会让很多人改变偏见!”
詹姆斯和艾米丽对视一眼,点了点头:“好吧,但别透露我们的真实姓名。”
“没问题!”李明兴奋地开始记录。
05
当晚,李明的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。
标题是《美国夫妻百万手表测试上海诚信,环卫工3分钟归还感动全网》。
文章详细描述了詹姆斯和艾米丽的测试计划,以及环卫工老王的善举。
老王,55岁,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,月收入不到5000元。
他捡到手表的第一反应是找到失主,而不是占为己有。
报道还提到,詹姆斯和艾米丽在全球旅行中多次被骗,这次测试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看法。
文章一经发布,评论区炸开了锅。
“这就是中国人的素质!为老王点赞!”一位网友留言。
“美国人这操作太硬核了,上海没让他们失望!”另一位网友写道。
“看了这个故事,觉得世界还是美好的。”有人感慨。
不到24小时,报道被转发数万次,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。
詹姆斯和艾米丽回到酒店,看到手机上推送的新闻,震惊了。
“我们……上热搜了?”詹姆斯瞪大眼睛。
“这传播速度也太快了吧!”艾米丽翻着评论,感慨不已。
他们没想到,一个小小的测试竟然引发了这么大的反响。
更意外的是,第二天早上,酒店前台告诉他们,有人想见他们。
“谁?”艾米丽警觉地问。
“是一个叫李明的记者,还有几个电视台的人。”前台说。
“他们想邀请你们参加一个访谈节目。”
“访谈节目?”詹姆斯皱眉,“我们只是普通游客,不想太高调。”
“但这节目影响力很大,能让更多人了解你们的故事。”前台笑着说。
夫妻俩犹豫了一下,最终决定接受邀请。
节目是在上海一家知名电视台录制的,主题是“诚信的力量”。
主持人是个年轻女性,叫小雅,笑容温暖,英语流利。
“欢迎詹姆斯和艾米丽来到我们的节目!”小雅开场道。
“你们的测试故事感动了很多人,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初衷吗?”
詹姆斯清了清嗓子:“我们环球旅行时,遇到很多抢劫和诈骗,慢慢对陌生人失去了信任。”
“来到中国之前,我们听了很多不同的说法,所以想亲眼验证这里的诚信度。”艾米丽补充。
“结果呢?是不是完全出乎意料?”小雅笑着问。
“完全出乎意料!”詹姆斯激动地说。
“那块手表值100万人民币,我们以为肯定会被偷,没想到老王直接交给了警察。”
“老王的行为让我们重新相信,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好人。”艾米丽的眼睛有些湿润。
节目现场还请来了老王,他穿着干净的环卫工制服,显得有些局促。
“老王,你当时为什么没动心?”小雅问。
老王憨厚地笑了笑:“那表一看就很贵,肯定是人家的重要东西。”
“丢了东西的人肯定很着急,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
台下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
詹姆斯和艾米丽站起来,主动上前拥抱老王。
“谢谢你,老王,你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善良。”詹姆斯说。
老王挠挠头,腼腆地说:“你们太客气了,我就是个普通人。”
节目播出后,收视率创下当季新高。
网友们纷纷留言,称赞老王的品格,也为詹姆斯夫妇的勇气点赞。
“这种正能量故事太暖心了!”一位网友写道。
“希望老王能得到奖励,他太值得了!”另一位网友评论。
很快,当地政府和企业注意到了这个故事。
一家知名企业宣布,为老王提供10万元的奖金,以表彰他的诚信。
老王却拒绝了:“我不要奖金,做这些不是为了钱。”
“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多做好事,让社会更好。”
他的话再次引发热议,网友们称他为“人民广场的活雷锋”。
06
詹姆斯和艾米丽的故事不仅在国内火了,还传到了国外。
美国一家知名媒体联系到他们,想报道他们的经历。
“我们没想过会变成这样。”艾米丽在电话里对记者说。
“但这个故事让我们重新相信人性,也希望能激励更多人。”
记者问:“你们会把这个经历写成书吗?”
詹姆斯愣了一下,和艾米丽对视一眼。
“写书?我们没想过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但如果能让更多人看到这个故事,也许是个好主意。”艾米丽补充。
回国后,他们开始整理旅行的笔记和视频素材。
他们决定写一本名为《寻找诚信:一次改变人生的环球旅行》的书。
书中记录了他们在全球的遭遇,以及在中国上海的意外发现。
“这本书不只是讲我们的故事,也是讲老王和无数普通人的善良。”詹姆斯在序言中写道。
艾米丽补充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,让大家看到世界的另一面。”
书籍出版后,迅速登上畅销榜,全球销量突破50万册。
他们还受邀在多个国际论坛上演讲,分享诚信测试的故事。
“上海的那次测试,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。”詹姆斯在一次TED演讲中说。
“我们发现,善良和诚信无处不在,只要你愿意去寻找。”
艾米丽则在演讲中提到:“老王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,而是做人的底线。”
他们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,许多网友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善举。
“受老王启发,我今天帮了一个迷路的游客!”一位网友写道。
“我捡到钱包还给了失主,感觉特别开心!”另一位网友分享。
甚至有外国游客效仿他们的测试,在不同城市放置贵重物品。
结果显示,许多地方的路人都选择了归还,证明善良是普遍的。
詹姆斯和艾米丽还成立了一个基金会,专门奖励像老王这样默默做好事的人。
“我们要让更多人知道,诚信和善良值得被看见。”艾米丽说。
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,就资助了上百位普通人,涵盖环卫工、司机、学生等。
老王成了基金会的第一位受助者,他用资助款改善了家里的生活。
“我还是会继续扫街,这是我的工作。”老王笑着说。
“但现在我知道,我的小事也能帮到别人。”
詹姆斯和艾米丽的旅行还在继续,但他们的心态完全变了。
“以前我们总是防备,现在我们学会了相信。”詹姆斯说。
“上海的经历让我们明白,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美好。”艾米丽微笑着说。
他们的故事被改编成纪录片,在全球播出,感动了无数观众。
片尾,老王在人民广场扫地的画面定格,配上字幕:“诚信,点亮世界的光。”
詹姆斯和艾米丽站在人民广场的长椅旁,看着来往的人群。
“如果没有这次测试,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改变。”詹姆斯感慨。
“是啊,谢谢上海,谢谢老王。”艾米丽握住他的手,眼中满是感激。
他们知道,这次旅行不仅改变了他们,也让世界看到了诚信的力量。
炒股配资合法吗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